- A+
前几年在红馆开演唱会的郑秀文■■■因为嗓子出了问题唱不上去■■■虽然她仍然坚持唱完了全场■■■但表现难免失了水准■■■最后■■■郑秀文也是当场向观众道歉。
而在这种大环境下■■■香港的观众一路看着这些艺人从一文不名慢慢成长至今■■■他们看待艺人也很少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偶像之感■■■而是更多的认为■■■这是一份职业。
他们对于艺人也有着更严格的要求■■■比如说■■■在电视荧屏上把“斯文败类”演活了的温兆伦■■■被八卦周刊爆料生活中犯了“男人犯的错”■■■于是■■■当时电视台播他演的电视剧《900重案追凶》■■■也遭到不少市民的投诉:不想看到这样的人。
于是■■■温兆伦也失去了不少工作机会。
而那些长得好看❤业务能力强■■■又有艺品的艺人们■■■从香港观众这里得到的■■■不仅仅是流量■■■他们更会被视为香港的骄傲。
就像梅艳芳■■■她自小丧父■■■小小年纪就和姐姐在街头卖艺■■■供养母亲和哥哥■■■直到参加选秀■■■一举夺冠才终于改变了命运。
香港人民几乎是看着她一路从底层奋斗上来的■■■他们认可她在舞台上的光芒■■■也认可她的坚韧❤勤奋的品性■■■更在她身上产生共情■■■认为她所代表的■■■就是香港人的精神■■■把她称为“香港的女儿”。
所以■■■强大而紧密的市民群体也在通过自己的选择牵制资本■■■向艺人树立正面典范■■■告诉产业■■■我们需要怎样的明星。
而现如今■■■随着香港影视业鼎盛时期落幕■■■大批港星开始“北上”。
陈可辛夫妇开始研究内地观众的口味;刘嘉玲参加综艺■■■甚至出席各类让人觉得是自降身价的商业活动;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港星活跃在抖音上■■■和粉丝互动也很勤快;甚至■■■你也能看到曾经的女神温碧霞❤古装皇后梁小冰在二❤三线城市商演的视频......这种行为■■■很多人把它叫做“捞金”■■■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降级”。
但换个角度■■■他们不过只是在灵活应变■■■以努力求生存■■■用最切实的方法拯救自己■■■成就个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香港明星还是在努力❤奋斗啊“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谁能永远屹立巅峰呢?人生啊■■■不就是起起落落吗?但香港人告诉我们■■■再小的人物也能有大梦想■■■永远要在生活的缝隙里为自己找到活路■■■“张国荣尚且要奋斗10年”何况我们呢?香港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时光网特稿面朝大海■■■努力奋斗周星驰在20年前以一部《喜剧之王》技惊四座■■■在香港的春节档上映■■■之后累计收入2900万港币的票房■■■成为当年的香港电影票房冠军。
表现看起来是不错■■■但是■■■对比1990年周星驰成名作《赌圣》4100万港币的威风过往■■■《喜剧之王》在票房表现上是退步了。
《喜剧之王》是一部能让人看哭了的喜剧■■■讲述的是小人物的奋斗辛酸史■■■影片的海报上■■■主演们集体笑着流泪就是给观众的悲伤预警。
这一点■■■《新喜剧之王》也是一脉相承■■■片名虽然都带上“喜剧”二字■■■但都有悲剧的成分。
现在没有人会否认《喜剧之王》是周星驰的一部力作■■■影片由周星驰导演❤编剧兼主演(李力持担任联合导演)■■■是一部他的半自传式作品。
恐怕■■■当时也只有周星驰敢以“喜剧之王”做电影名■■■在当时的华语影坛■■■他的喜剧片无人可以匹敌。
就好像后来成龙和李连杰联合主演一部《功夫之王》一样■■■大家对片名都没有什么争议。
20年过去了■■■当年还是面容清秀的周星驰■■■今天已是满头银发。
当年还曾自导自演■■■今天已经完全退居幕后。
但是■■■影迷们对《喜剧之王》的热爱有增无减■■■那一句“我养你啊”的经典台词被无数影迷不断演练■■■受欢迎程度不亚于那一段“爱你一万你”。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喜剧之王》■■■重温这一部20年来热度不减的经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