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日前■■■习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年会上指出。
樊劲松就是新时代的一位奋斗在打拐第一线的奋斗者。
《法制日报》记者见到他时虽是午休时间■■■他却仍在工作■■■唇角有来不及清理的青色胡茬■■■电脑前堆满了杂乱的纸张■■■这纸张里承载着万千家庭的希望——被拐儿童信息数据资料。
樊劲松邀记者在沙发坐下■■■一杯清水一壶茶■■■聊起了自己这十八年来的打拐奋斗历程■■■他说:“奋斗永无止境■■■但我却很享受这一过程的幸福”。
初触打拐 把心留在的打拐上2000年■■■樊劲松开始从事打拐工作。
彼时■■■重庆打拐工作刚从“八七办”独立出来■■■设立重庆市公安局打拐办■■■一切才刚刚开始。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从事这项工作时■■■他说最开始只是因为呆在这个岗位■■■在其位司其责。
2003年的一次打拐案件■■■彻底把樊劲松的心拴在的打拐上■■■使他成为奋斗在打拐一线的一位奋斗者。
2003年■■■重庆城口县周溪乡发生了一起拐卖儿童的案件■■■那天晚上■■■年仅2岁的游某在家中被犯罪嫌疑人拐走。
接到报案后■■■樊劲松和同事立即前往城口县查看现场。
当时正值寒冬■■■寒风猎猎■■■公路两边的山头都覆盖着积雪■■■樊劲松连开两天的车■■■赶到城口县。
“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全是山路■■■我们从四川绕行■■■开了500多公里到案发现场■■■采集血样■■■交回分析。
”“当时的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事发地点又是偏远山区■■■没有监控■■■犯罪嫌疑人也不太使用身份证■■■在茫茫人海中找寻犯罪嫌疑人就犹如大海捞针。
”樊劲松想起当时的情况■■■仍觉艰难。
在艰难的环境下■■■他并没有放弃■■■一直追查线索。
在警方寻找的同时■■■游某的妈妈也到处寻找■■■在找寻途中因病去世。
“这对我打击很大”■■■樊劲松说:“当时我就想:‘娃儿要是找不回来■■■这个家就真的完了’”。
又经过半年多的艰辛工作■■■樊劲松终于在河北武安县一个村子里发现孩子的踪迹。
村外■■■车掉头■■■未熄火■■■车门大开。
一切都为接走被拐孩子做准备。
樊劲松和同事悄悄进村■■■看到一个孩子站在村口吃馒头。
照片早已看过成百上千遍■■■孩子的模样早已印在樊劲松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