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作为文化与社会精神的一种载体■■■自媒体绝非只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公器。
当今的中国■■■文化多样■■■价值观也日渐丰富■■■自媒体应该为这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增色添彩■■■而不能因为经济利益放松自律■■■使公众陷入如英国作家柯勒律治所说的“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的茫然之中。
其次■■■媒体对于消费者的作用是由表及里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韩非子讲过一个“买椟还珠”的寓言。
有一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售卖一颗宝珠。
为了盛放宝珠■■■他用上好的兰木做了一个盒子■■■熏之以香■■■饰之以羽■■■镶嵌以珠玉。
结果买主完全被这个华丽的外表所吸引■■■以至于买了之后竟把那颗相形见绌的宝珠还给了他。
与之相类■■■网络游戏产品若是“宝珠”■■■那么围绕它所做的媒体包装营销就像是那个“盒子”。
传播过程中■■■媒体与受众是一对多的关系■■■受众拥有绝对的选择权■■■他们首先会被“盒子”所吸引■■■进而才会对“宝珠”有所关注。
因此■■■各媒体都会在外观的视觉效果上大下功夫。
但这样的包装应该适度■■■应该建立在不扭曲或伤害“宝珠”价值的基础之上。
网络游戏的本质还是商品■■■消费者的最终目的还是“宝珠”。
在媒体营销环节■■■商家即使依靠过度包装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而一旦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后■■■发现他们买到的“珠”与看到的“椟”并不匹配■■■那他们还回来的■■■就不仅仅是“椟”■■■还有对这一品牌的信任。
甚而言之■■■还有对整个行业的信任。
第三■■■网络游戏是一种作用于精神的娱乐产品。
体验过网络游戏的人都知道■■■一款游戏的物理呈现只是显示器(手机屏幕)■■■键盘和鼠标■■■具体的游戏内容都是虚拟化的。
玩家操纵游戏依靠手指■■■参与游戏却依靠大脑。
在这个“消费”过程中■■■意识是高于物质的。
而玩家在付出时间和金钱之后■■■得到的回报除了身体上的放松■■■还有精神上的愉悦。
在这一点上■■■网络游戏与包装精美却使消费者在精神上欲罢不能的烟草有共通之处。
与“物质的”商品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享受相比■■■“非物质的”商品对人的作用更持久❤更深入。
而且■■■这种精神上的作用过程有着极强的二分性■■■其优点可以讯速地体现出来■■■弊端却极具隐蔽性。
所谓“润物细无声”■■■等一些问题在玩家身上显现时■■■已是衣衫尽湿了。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终端的迅速普及■■■“网瘾”❤“游戏瘾”让许多家长和专家大伤脑筋。
而细究这一问题的源头■■■有社会根源■■■有教育的缺失■■■这些都非一日之功■■■唯一可以迅速见效的■■■就是在网络游戏的媒体营销环节加以控制■■■使其诱惑力稍稍减弱■■■警示性适度增强。
第四■■■网络游戏具有双层交互性。
与传统的单机游戏不同■■■网络游戏除了人机的交互之外■■■还由于玩家同时登陆参与■■■又具有人人交互的特点。
正如人人网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郑伟达所说■■■网络游戏是一种社交化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