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在陇原大地上■■■醒目的红军长征标志■■■正是那段伟大历史的坐标。
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红军长征的星火■■■将陇原照耀得更加明亮。
信 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然而■■■长征路并不平坦。
在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留在刻骨铭心般的历史记忆里。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的正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1935年9月■■■甘南迭部县的大山深处■■■阴雨连绵■■■正如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一样严峻❤压抑。
为了防堵红军的大会合■■■蒋介石在甘肃境内设置了松潘至腊子口■■■天水至陇西❤临洮■■■静宁至会宁■■■隆德❤平凉至固原等数条封锁线■■■约二三十万人。
党中央率领一❤三方面军北上后■■■张国焘却强令四方面军掉头南下。
一❤四方面军各处南北■■■失去了相互配合的可能性■■■一方面军势单力薄■■■革命几乎失去了方向。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达拉乡高吉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俄界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
13日清晨■■■党中央还在村口的两棵大白杨树下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说明了采取新战略方针和迅速北上行动的必要性■■■并向全军发出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明确了长征继续北上的正确道路。
然而■■■继续北上的道路上却布满荆棘。
天险腊子口■■■就横在红军长征路的前方。
腊子口藏语的意思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完全可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
但却是甘川古道的咽喉■■■是红军北上的唯一通道。
当时■■■只有一条上宽约30米■■■下宽约7米的隘口可以通过腊子口■■■两边是悬崖峭壁■■■壁下是湍急的腊子河■■■河上架有一条1米多宽的小木桥■■■连接东西两座山。
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在此设防围堵。
1935年9月16日下午4时■■■红四团一营率先向腊子口守敌发起进攻■■■由于敌人火势凶猛■■■几次冲锋均未成功。
战斗一直持续到夜里12点。
为了赶在援敌到达之前拿下腊子口■■■从自愿报名的20多名战士中挑选了15名英勇善战的党❤团员■■■组成三个突击小组■■■以少数兵力接二连三地向敌人轮番进攻■■■以消耗敌人■■■伺机夺桥。
红军连夜采取正面进攻和侧翼袭击相结合的战略措施■■■分两路向敌人发动第六次进攻■■■最终突破天险■■■取得了腊子口战役的胜利。
从此■■■打开了红军继续北上的唯一通道■■■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企图利用天险腊子口将红军困死在雪山草地的阴谋■■■中央红军自此摆脱了恶劣自然环境的困扰。
长征路上■■■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初 心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935年9月14日■■■中央红军沿达拉河陆续到达旺藏寺。
红一军团驻扎在旺藏村■■■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在旺藏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及警卫人员住在居中的茨日那村。
毛泽东住在村西头的一幢木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