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距离梦想越近■■■挑战往往越大■■■越需要只争朝夕:扶志扶智■■■选好产业■■■开拓思路……开年伊始■■■春节前夕■■■请您随着我们的笔端■■■近距离看看各族人民脱贫奋进的故事■■■看看劳动大众啃下一个个“硬骨头”的精气神。
(小标题)扶志扶智■■■让内生动力汇聚成脱贫的磅礴力量经过半个月的培训■■■云南省镇沅县文旧村村民赵玉华拿到了人生第一张技能培训毕业证书■■■他的砌砖技术达到了中级工水平■■■在当地打工一天可以挣到160元。
现在一技在身■■■赵玉华精气神都提了起来■■■对未来充满信心。
镇沅大多数村庄山高路远❤偏僻闭塞。
因缺技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的贫困户占47%。
其中■■■年轻力壮❤无灾无病的贫困人口有2100余人。
只有解决素质贫困问题■■■才能实现真正脱贫。
镇沅2017年成立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对2100余名农村“闲汉”进行轮训。
培训让大家学到了技术■■■将脱贫压力变成致富动力■■■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目前■■■学员已成功转移就业458人。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群众迸发出的内生动力如同大海波涛■■■冲刷掉了贫穷的印迹。
虽然冰天雪地■■■但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四川省理塘县■■■亚火乡亚火村巴绒一家人没有猫冬的样子——忙着翻地■■■忙着修建牲畜棚圈■■■为开春后蔬菜种植❤发展养殖做准备。
巴绒曾是村里的贫困户■■■过去就盼着帮扶干部上门。
看到身边的人都在使劲干■■■看到政府对贫困户出台的多种优惠政策■■■巴绒坐不住了■■■种起了蔬菜■■■养起了牲畜。
去年9月■■■奋斗苦干的巴绒获得“四川省脱贫攻坚奋进奖”■■■他笑着说:“靠自己的双手■■■终于摘掉了穷‘帽子’。
感谢乡帮扶干部和村‘第一书记’多次到我家■■■一次次谈心谈话激发了我脱贫的信心和动力。
”作为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高城”■■■理塘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从思想上“破贫困”■■■从行动上“快脱贫”■■■促进农牧区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投身干事创业。
目前■■■全县已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117个■■■14个乡镇20个村组建起集体牧场■■■户均增收2000余元。
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才能形成持久发展的合力。
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基诺山乡■■■虽家庭贫困❤家人患病■■■巴朵村小组基诺族妇女李晓慧并没有被压垮■■■在乡里支持下创办村淘自力更生■■■让电商的触角在山村扎根。
基诺软红米❤干蘸水❤豆豉粑粑❤小耳朵猪干巴……前些天■■■她又约着几个同村妇女■■■创办了基诺族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要把这些山货卖到山外去■■■换来财富过上好日子。
(小标题)选好产业■■■村民自动告别“等靠要”前不久■■■“红薯老总”张诚跑到郑州■■■参加中国甘薯产业博览会■■■一心想引进更适合家乡种植的红薯品种。
今年44岁的张诚是贵州省思南县周寨村人。
1993年■■■他从建筑学校毕业后■■■只身在贵阳打拼■■■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发家致富没忘本■■■看到家乡落后面貌未改■■■他盘算着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2016年■■■张诚回到村里■■■领办周寨村红薯粉加工厂■■■建立以红薯加工企业为平台的红薯全产业链。
目前■■■张诚的加工厂年吞吐鲜薯7.5万吨■■■产值达2.25亿元。
“家乡有这个产业真是好■■■现在我们就近上班了■■■一个月工资3000多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