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版翻译的故事■■■可以让我们了解党的初心是怎样形成和塑造的;而她传奇的旅行和保管历程■■■又可以让我们了解共产党员是以何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的。
1920年早春■■■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简陋的柴屋中■■■陈望道用木板和凳子支起简易的书桌。
两部词典占据了书桌大部分位置。
此后的几个月■■■他把自己封闭在这里■■■时而奋笔疾书■■■时而蹙眉深思■■■时而字斟句酌。
累了■■■他就在铺板上短暂休息一小会儿;饿了■■■他就匆匆垫几口母亲送来的简餐。
虽是早春■■■江南仍时有料峭春寒。
这天■■■母亲送来粽子■■■还特地加了一碟红糖。
红糖有御寒的作用■■■她特别嘱咐陈望道■■■吃粽子要蘸红糖。
陈望道一边应着■■■一边把粽子蘸着墨水■■■当作红糖吃下去了。
墨水和红糖的味道当然不一样■■■然而■■■完全沉浸在《共产党宣言》中的陈望道■■■竟全然品味不出两者的差异。
直到母亲察觉■■■陈望道才解释道■■■真理的味道是很甜的。
这似乎是一个精彩绝妙的隐喻。
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共产党宣言》■■■对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多么强大的吸引力■■■又与中国先进分子有多么天然的亲近感。
《共产党宣言》所言说的■■■正是在中国先进分子内心中回荡了良久的理想。
在她的照耀和启发下■■■这批先进分子内心中的理想■■■变得清晰❤明亮和坚定起来。
中国共产党就要诞生■■■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也慢慢形成和塑造起来了。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党的初心使命纲领化。
一大通过的党纲确立了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革命军队必须支持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消灭资本家剥削等■■■把我们党的目标❤任务基本确定下来。
图为一大会址纪念馆外景。
4月底■■■陈望道刻苦译好的《共产党宣言》被带到了上海。
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出版了。
翌年8月■■■到上海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王尽美和邓恩铭■■■携带陈望道吃墨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跨越长江■■■把《共产党宣言》传到了中国北方。
回到济南■■■他们把书交给济南党组织专司党报发行和保管的张葆臣。
张葆臣发现■■■经常同他一起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刘雨辉热爱学习■■■就把这本书传给了刘雨辉。
1926年春节■■■刘雨辉把这本书带回故乡滨州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并亲手交给村党支部书记刘良才。
刘雨辉指着封面上的“大胡子”说■■■这个大胡子叫马格斯(即马克思)■■■他和一个叫安格尔斯(即恩格斯)的人一起写了这本书。
共产党员都该学一学■■■会让我们知道今后该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