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不只是歌唱跳舞■■■就连世代耕作的田地和居住的村庄■■■也成了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在黄河中游的山西省永和县奇奇里村■■■55岁的刘宁富早早起床■■■正在箍两口新窑洞■■■准备扩大民俗旅馆■■■迎接今春旅游旺季。
奇奇里村是一个只有193户村民的黄土高原小山村■■■多年来■■■农民靠贫瘠的土地辛勤劳作但只能维持温饱。
其实■■■这里紧靠黄河乾坤湾■■■站在山上能一眼尽收7道弯。
村第一书记郭若桥转变思路■■■利用当地独特地理位置和民俗特色■■■让奇奇里村吃起了文化旅游饭。
像刘宁富■■■将家里的一口旧窑洞改造成特色民宿■■■一年就挣了2万多元。
短短几年■■■这个昔日既穷又偏的贫困村迅速翻身■■■前年宣布整村脱贫■■■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元。
不仅奇奇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每年都有1000万以上的人口摆脱贫困。
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再接力。
永和县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农村■■■脱了贫的奇奇里村也得到新的扶持。
刘宁富正是瞅准了这个新机遇扩大民宿规模■■■还把在外打拼的儿子喊回来帮忙。
“脱贫是我们迈向乡村振兴的第一张通行证■■■我们下一步将深挖黄河作为中华文明摇篮的深厚文化■■■打造文化品牌■■■通过做强旅游产业富起来。
一个个从贫困中挣脱的村庄■■■一个个驶上小康道路的民族■■■正以崭新亮丽的容姿❤昂扬向上的精神呈现在世人面前。
(参与记者:潘洁❤汪军❤吕梦琦❤黄海波)(完)。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题: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追梦人——献给奋力奔跑的中国人民新华社记者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修隧道的时候■■■人从洞里面出来■■■只有眼睛是黑的■■■其他都是白的。
”中铁二院退休的老勘测人刘占国■■■回忆自己踏遍西南40余年的“铁路人生”■■■各种艰苦建设场景历历在目。
“只要能做■■■我几乎什么零工都会做。
”追梦路上■■■苗族青年梁秀前奔跑不歇。
“剩下的贫困户数量虽少■■■但脱贫更难。
已经脱贫的也要防止返贫”本来早就可以回去的勐根村第一书记胡红放不下牵挂■■■续了一期又一期■■■如今已是第三个任期。
“残疾人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残’了不是‘废’了”快递小哥李洪军独腿送快递■■■依靠自己的努力开了一家快递门店。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