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而这种美日企业支撑电子游戏产业的局面■■■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形成了。
当时的日本公司就是任天堂■■■但美企肯定不是刚诞生的微软■■■而是一家名叫雅达利的公司。
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公司陌生■■■那就记着它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第一个雇主就行了。
1974年■■■19岁的乔布斯入职雅达利■■■负责电子游戏开发■■■两年后才单飞创建了苹果。
1970年代初还是街机游戏时代■■■雅达利占据着街机始祖地位。
但它很早就认识到■■■游戏机小型化和家庭化是大势所趋■■■并在1977年推出名为“雅达利2600”的小型化游戏机。
这款主机成了革命性产品■■■把游戏机带入人们的客厅■■■也让雅达利成为美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只是好景不长■■■顺风顺水的雅达利飘了起来。
短短6年后■■■它把宝压在一款仅用6周制作出来的游戏《ET外星人》上■■■结果在市场上惨败■■■雅达利遭遇了“大崩盘”。
在1977年雅达利开创家庭电脑游戏时代的同时■■■大洋彼岸的任天堂第三代社长山内溥■■■也正把公司主要业务转向电子游戏。
任天堂成立于1889年■■■之前几十年主要是在生产纸牌。
到了1970年代■■■后来成为游戏界教父的山内溥敏锐察觉到家庭游戏机的风向和机遇■■■便在1977年推出了任天堂最初的两款家庭电视游戏。
同样6年后■■■在雅达利经历“大崩盘”的1983年■■■任天堂推出自己第一代家庭游戏机FC■■■也就是中国70后80后熟悉的红白机■■■随即迅速占领包括美日在内的主要游戏市场。
吸取雅达利的教训■■■任天堂没有发飘■■■而是在FC成功的基础上再接再厉■■■1985年推出《超级马里奥兄弟》游戏■■■进一步巩固了游戏市场王者地位。
之后就是游戏圈里广泛流传的故事了:索尼登场■■■并与任天堂结下梁子。
FC和后续第二代游戏机SFC都得插游戏卡■■■任天堂想进行技术革新。
当时存储芯片技术还不成熟■■■容量太小■■■只有CD光盘合适■■■一个光盘就能装下多个游戏。
而索尼正是当时掌握CD光盘技术的几家公司之一。
1988年两家公司签约合作■■■索尼要给任天堂的红白机装上CD光驱■■■加大游戏容量。
但没过多久■■■大律师出身的美国任天堂总裁霍华德·林肯发现■■■索尼在与合约中埋下了一个“阴谋”■■■就是在与任天堂合作过程中■■■它能基于自己掌握的CD技术生产一种新制式的游戏机■■■这种更先进的游戏机会侵蚀甚至取代任天堂的市场。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任天堂社长山内傅亲自飞赴荷兰■■■与另一家掌握CD标准制定权的飞利浦公司签定类似硬件生产合约■■■以此打击索尼。
1992年■■■索尼和任天堂彻底撕破脸■■■不蒸馒头争口气■■■两年后它就推出自己的产品Playstation。
虽然一开始并不占优■■■但索尼很快采取策略■■■比如通过降低抽成等争取更多第三方游戏开发者■■■使PS系列产品在游戏数量上获得绝对优势■■■最终赢下对同时期任天堂产品的胜利。
之后20多年来■■■两家公司的历代产品一直打得不可开交■■■直到现在。
微软加入战局的故事相对简单一点。
在索尼第一代PS发售7年后■■■新面孔微软杀进游戏界■■■推出XBOX。
虽然初代XBOX毫无优势■■■但在随后不断升级软硬件体验■■■同时采取与任天堂和索尼的错位竞争■■■主打大制作又烧钱的游戏品类■■■逐渐促成游戏界的三分天下。